最终塑造我们的,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光。
——雪莉·桑德伯格
廖晓杰,今天的主角,是德普一位平凡的生活管理老师,但小德更愿意称他为导师。因为,当我在他面前坐下一个小时后,我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人生了。
那一刻,所有的鸡汤都淡然无味,那一刻,着实有些让人自惭形秽。而这之后,我似乎希望去拥抱新的自己,以他励志的人生作榜样。希望看完这篇文章,你也有同样的感受。
![武术冠军、原创歌手为何选择到这个学校当生活老师? 武术冠军、原创歌手为何选择到这个学校当生活老师?]()
日未出而作
日落而未息
每天清晨6:05,廖晓杰准时起床。他要在6:30分叫醒自己管理的孩子们,并督促他们做好马桶清洁、整理好衣服,折叠好被子,再开启他们一天的德普生活。学生离开之后,他要做完楼道清洁,并帮助孩子们再次整理下宿舍。
中午,孩子们陆续回到宿舍,廖晓杰会去和他们聊天谈心,学习、生活、趣事、开心不开心的。
傍晚时分,廖老师会用40分钟的篮球运动和3公里跑步向白天的安静生活告别。然后又投入到夜晚对孩子们的管理当中,直到凌晨0:30分。
每天在做完各项工作之后,廖老师又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。他每天坚持一个半小时的阅读,柴静的《看见》、季羡林的《力量》是他目前在看的书。
每天他会浏览一个小时的财经新闻,而这他已经坚持了近十年,他现在也不过28岁而已。
每天他会带上耳机练歌,一练就是两小时,每天从不间断。他正在为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做准备。
廖老师的生活极为规律,健康向上,像极了一名军人。单凭此,已经让人有些望尘莫及了。但这些都不是重点,励志的故事才开始。
运动、音乐、阅读、投资,构成了廖老师的人生主线。
深藏不露的武术高手
挑战无限的运动达人
小时候,和大部分小男孩一样,廖老师深受武侠片影响,都有一个武侠梦。但不一样的是,他付诸行动了,而不是随口说说。
6岁,开始习武。没有寒暑假,没有周末,没有儿童节,晚饭在公交车上解决,白天上课晚上习武,42度的酷暑也不曾间断,这样的日子从学前班到小学毕业,持续了7年。11岁,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,获得青运会武术冠军、重庆市武术冠军等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。在校期间,不断打破学校校运会各项记录,学习成绩同样出类拔萃,年年获得三好学生称谓。
对于廖老师而言,所有的运动都是相通的。其实,最让他快乐的运动是骑行。2014年,他带着母亲骑行完2500公里的川藏线,以重庆为起点,南境之南的三亚,最北的漠河,东边的威海,他都曾到达过。累计骑行5万4千公里。
![武术冠军、原创歌手为何选择到这个学校当生活老师? 武术冠军、原创歌手为何选择到这个学校当生活老师?]()
▲廖老师带着妈妈骑行川藏线
翻越高山,穿过低谷胡泊,有平坦大道也有泥泞坎坷小道,骑行好比一次人生的缩影。廖老师说,大自然是最好的母体,给我们情怀、人格、心智以启迪,骑行的节奏感有助于我们去感悟这一切。廖老师经常教导管理的孩子们,要认清自我,面对不断的变化与人生起伏,也一定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感与节奏感,不断前行。
从西安到罗马,重走2万多公里的古代丝绸之路,这是廖老师给自己定的毕生收官之作。
用音乐作别辉煌
用阅读对话自己
最终,廖老师并没有在武术领域继续深造,因为当时他心仪的重庆外国语学校并没有开设武术课,这注定不能以此升学。告别辉煌的小学时代,跌入平淡无奇的中学生活,巨大落差带来的创伤难以名状。
初三毕业时,他成了体重200斤的胖子。但励志的是,他用了三个月疯狂减掉了70斤,并保持至今。同时,找准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——音乐。
16岁时,初学音乐的他花了一晚上时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《遗忘》。高中三年,他都在为自己的音乐梦而努力,儿时学武的那股拼劲转移到了对音乐的追求上,并最终考入重庆师范大学的音乐表演专业。
大学时代,他再次迎来春天,成立自己的乐队,担任主唱和吉他手,校内各大晚会演出,全国性的演出不断。现在,音乐早已成为了廖老师的精神信仰,每天坚持练歌,周末抽空去录音棚,他在为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做着各种准备。
![武术冠军、原创歌手为何选择到这个学校当生活老师? 武术冠军、原创歌手为何选择到这个学校当生活老师?]()
▲廖老师床头最近累积在看的书
在大学,廖老师养成了另一种优秀的品质——阅读。6:30学校图书馆尚未开门,但廖老师通常已来到门口候着了,晚上10点关门才离开。如果没有演出和上课,他整天就泡在图书馆,泛读各种书籍,他要把年少时遗失的阅读时光找回来。他看得最多的是心理学与经济学。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廖老师认为,阅读除了与先贤们对话,吸取从古至今的智慧、开阔视野之外,更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,让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,并认清自我,找到自己人生坚持的方向。音乐是他的精神信仰,阅读则是他的精神粮食。
追求投资的乐趣
淡泊物质的享乐
其实,廖老师并不是一个只追求音乐、阅读这些文化艺术的白衣少年,他也更亲近生活。
大二开始,他从每月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投资基金,坚持了8年直到现在依然如此。利用下班之余,廖老师考得重庆工商大学的金融本科专业,不断增加生命厚度。生活的惊喜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。
2009年,还在读大二的廖老师,以前瞻的眼光购置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产,随后的几年增值3倍。而他,也只用四年的时间还完了按揭贷款。
2015年,股市爬升至5178点,廖老师收益数十万元,并成功逃顶。随后,在海南博鳌购置自己的第二套房产。但这次,更多的原因是在博鳌,可以从事他另一项最爱的运动——风筝冲浪。
尽管投资颇有成效,但廖老师个人的生活却极为质朴,衣食住行追求极简主义,甚至到了让人咂舌的地步。他工资的大部分用在了基金投资、商业保险、房贷上,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花几十元,衣物可以穿上好几年,只要洁净就可;上下班出行均是骑行。
廖老师透露,他大学刚毕业南下闯荡时,最艰辛时每天只吃两个馒头就着老干妈,吃了半个月。加上小时习武培养的吃苦品质,廖老师更是看淡了对物质的满足。他更愿意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那些可以持续提升自我的事情上。
而作为孩子们在生活上的老师,廖老师正在将自己对生活、人生的那些感悟传递给他们。而他最希望带给孩子们的则是挫折教育,不能只做温室里的花,生活得太安逸。
生活老师只是开始。廖老师计划在德普成立骑行社,利用寒暑假将孩子们拉出去磨炼;同时,开设武术选修课,以及辅导孩子们的乐队练习。德普两年一次的换岗机会,为他在教育上的抱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,他也决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并为之准备。
德普,重新定义优秀;德普,也让每个人可以重新定义自己。
今天的故事接近尾声,但让人动容与励志的精神还在内心来回激荡。最后,让小德为大家补全开篇的那句话,希望你我,都能重新定义更好的自己。
最终塑造我们的,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光,而非浮名虚利。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挫折,都会在灵魂深处种下坚韧的种子。我们记忆深处的每一次苦难,都会在日后成为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。
——雪莉·桑德伯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