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8日,英国威尔士兰戈伦国际音乐节(重庆赛区)决赛在德普举行。就在颁奖环节全部结束的一刻,与奥斯卡世纪大乌龙具有同样惊喜效果的一幕,出现在了德普——
在所有嘉宾/评委/老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德普学子岳邦君自荐上台,为音乐节组委会带来了一场加时演出:歌剧《 I'm A Lady 》,她不为名次,只为一次登上舞台展现自己的机会,享受那挑战自我的过程!
岳邦君用流利地道的英语直面音乐总监Mr Eilir,为自己争取这一展示的机会。最后用真诚打动了整个国际音乐节组委会,让她一展歌喉。
她没有参赛资格,却抢了所有选手的风头。
Q:赛事结束了,奖都颁了,明知道是一场没有结果的show,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台?
岳邦君: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本能吧。问题不是“去还是不去”,就觉得,成功也好失败也罢,哪怕就是站上去,就会感觉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,就会有一种满足的感觉。
相对于结果,我更享受过程。从刚开始的紧张,到上去之后情绪随之起伏变化,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这是很丰富的经历。
岳邦君同学,来自德普初二5班,我们新一期德普人物的主角。
之所以要写她,不是因为她的考试成绩有多么优秀,当然她的英语成绩总能在140以上;也不是因为她担任了多么重要的学生职务,当然她也只是5班的语文课代表。
何况,成绩再好也是一个做学生的本分。何况,德普也不以考试成绩高低来评定一个孩子的优劣,进而区别对待之。
之所以要写她,是因为岳邦君同学对这个世界的态度,让我们温暖与激励。比如上面的音乐节个人秀,她总是争取每一个机会,从不会畏手畏脚。
她总是主动迎接挑战,享受沙子磨砺成珍珠的那份痛与快。
初二的学业是那么的繁重,以至于英语文化节演讲比赛初赛的前一天,岳邦君才开始利用课间休息,零零星星地凑起一点时间就写一点演讲稿,一有时间就写一点,直到深夜。准备的时间一天都不到。
![岳邦君:你活着是为了什么? 岳邦君:你活着是为了什么?]()
▲岳邦君激情投入的演讲
初赛的演讲题目是《我最喜欢的 》,岳邦君的选择是《我最喜欢的问题》,她抛出了一个人类至今仍旧没有解决的高深哲学问题——你活着是为了什么?
她初衷是,一般的题目都不是那么新颖,讲的都是自己的事情,她觉得可以提一个更有意义点的问题。当然,问题太深奥,她也没有思考出结果,但觉得时常想想这个问题是有好处的。也是因为太深奥,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演讲完自己的观点,这让她有些难以释怀。
也许有人会说,准备的时间那么短,说明她根本就没有重视,没有讲完也是合情合理的结果。但我们想说的是,在她能挤出的时间里,她尽了最大的努力,何况从初赛宣布到比赛也就几天的时间。她原本可以选择放弃当一个旁观者,但她却没有。
最终,岳邦君凭借流利的口语和清晰的逻辑表达进入了决赛,决赛前她反复的在班主任程老师面前试讲演练。最终,她获得了第一名,她演讲的题目是《My Hero——My Mom》,这是她一次参加演讲比赛。
你知道她参加演讲比赛的真正目的吗?
她听说如果获得名次的话,可以为班级加分。她想着如果我努力的话,应该是会有一个结果的。这才是这件事的核心,她心怀大格局。
班上报校运动会项目,她等同学们先选,让大家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,剩下没有人选的她再去选。尽管擅长的是短跑,但她选择了800米长跑;尽管从来没有跳过高,但她选择一跃而起,并拿下第二名。
![岳邦君:你活着是为了什么? 岳邦君:你活着是为了什么?]()
▲岳邦君在赛场上奋力一跳
不是她多么的自信,只是她心怀集体与他人,任何项目她都可以欣然接受,并努力为之。
当学校广播电台重开英语节目需要她时,她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。自己制作每期的英语广播内容,负责两大板块,“一周一城市”和“学习经验分享”。比如她分享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就是,尽量为自己提供英语环境,尽量多去听说读写看,让你生活的一部分都处在英语的世界里。
岳邦君10岁时同家人去往加拿大,陪伴海外求学的哥哥。初一来到德普,初二上学期再次去往加拿大并在下学期返回德普继续学习。尽管耽搁一学期的课程,但她奋力直追,从未放弃。
对于未来,岳邦君有想过但却没有特别坚定的方向,她说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,未来有太多的变化,但坚信自己会找到人生的方向,只是当下的核心应该是把学业搞好。
也许对她来说,结果真的不重要,生命在于过程,她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。
这就是一个14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,无论对自己、还是他人、还是集体,她都是端正的。
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,岳邦君同学是杰出民族英雄岳飞的第29代嫡孙。
从小父亲就给她讲述岳飞的故事,这个身份,更加激励她努力向上。岳邦君觉得自己应该一直勇往直前,虽然自己还是一个学生,但也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。
| 德普第475篇